ー Ronan
眼鏡是與人體有密切關聯的產品,和我們平常從事的居家飾品設計世界大相逕庭。以前曾有過設計珠寶的機會,那是我們第一次參與配戴在人體上的產品設計,當時很幸運地圓滿結案,但眼鏡和珠寶並不一樣。
ー Erwan
接到JINS Design Project的聯絡是四年前的事了。以往接洽新企劃時,我們總是要花許多時間才回覆,但這次又特別考慮了種種因素。我們在考慮的時候,對這個企劃案越來越感興趣,並覺得家具和眼鏡所需面對的課題是一樣的。兩者都和人們的行動與心理層面關係深遠,同時也都是會改變人類行為的事物。
ー Ronan
這次我們想著重在「優雅」與「溫和」方面,打造出柔和的設計。同時也考量到對配戴者而言眼鏡的應有樣貌。我們在設計過程中一向很重視研究,雖然也很注重材料與技術層面,以及顏色方面的設計,但這次特別從「何謂優雅」的面向進行研究。
ー Erwan
因此最先著手進行的是描繪概念草圖,而非描繪眼鏡具體形狀草圖。此外,思考設計時皆為二人共同構思。Ronan和我的想法不同,當然會有意見不合的時候。遇到這種情況時,我們便會回到上一個作業階段,重新描繪草圖,我們設計的前提是雙方的意見要一致。
ー Erwan
某天我腦中浮現一個洗練的靈感,我至今仍清楚記得當時的情況。那天是星期五,是五月或六月的某一天,對我來說是個很「日本」的寧靜日子。工作室只有我一個人,其他員工都不在。當時氣氛頗為輕鬆,而我正在規劃對本次設計整體舉足輕重的骨架。那時我們經過半年左右的探討,歸納出一個大方向,並已浮現堪稱產品DNA的架構。我試著用電腦將眼鏡與眼睛的關係、鏡框的軸線、描繪曲線的框架等重要因素融入設計內,當然設計無法在當天之內完成,之後約花了一年的時間反覆試作。
ー Ronan
在這種循序漸進的過程中,我們獲得了極簡眼鏡的創意啟發。在作業中帶給我們靈感的,正好就是JINS歷來所製造的眼鏡──那令人無法置信的輕薄,不喧賓奪主、可自然融入臉部的眼鏡。
ー Erwan
沒錯,以前的閱讀用眼鏡,顏色是粉紅色的呢。JINS告訴我們,現代的塑膠材料具有軟度,既柔軟又堅韌,讓我們覺得非常有魅力。材質輕薄又有彈性,在人體工學方面的表現也很優秀。我們還觀察了許多JINS的鏡框來進行研究,其中鉸鏈是讓圍住鏡片的鏡架與鏡框開闔所不可或缺的零件,而名為「智」的部位正是與鉸鏈相連之處,也成為我們構思的提案重點。
ー Erwan
我們針對眼鏡的智進行構思。分割鏡框的智是以往製造眼鏡時被認為不可或缺的部位,其造型或許也繼承了眼鏡的歷史與記憶。但要是大膽地將智部位省略會如何呢?因此我們就想,既然JINS擁有傑出的塑膠射出成型技術,如果不妨礙眼鏡的功能,那何不剔除這個部位呢。戴在臉上的眼鏡和人的神情與行動相同,是非常纖細的。所以這次我們雖然改變了傳統的眼鏡造型,但仍始終謹記不可讓產品成果過於奇特。
ー Ronan
我想致力完成新提案,同時還必須打造出契合多數人臉部與身體的產品。藉由廢除以往的眼鏡造型,極力避免「戴上眼鏡就變得不好看」這件事。有時眼鏡本身雖然造型優美,但戴上之後總會覺得不太好看,眼鏡就是如此複雜且艱難的產品。而我們素來的設計課題,則是鏡框整體的平衡。我們從圓框到方框全面構思,設計出與人臉曲線自然相連的框架,成為纖細輕薄且優雅的眼鏡。
ー Erwan
我認為要刪去乘載著歷史的眼鏡記號本身並非難事,難的是,刪除了眼鏡的一個部位,配戴者戴上後,外表看起來如何?要採用何種線條,才能契合人體並看起來美觀?我們用工作室的3D列印機反覆試作,也頻繁和JINS團隊探討技術層面,同時持續進行驗證。終於開發出如同空氣般輕盈卻又堅固耐用,配戴舒適的眼鏡。
ー Erwan
關於前框的形狀,我們針對鏡框中心的位置所在,以及是否該稍微錯開配戴者眼睛的位置,進行了縝密的探討。我們反覆調整前框上下框架的平衡與尺寸,得出整體造型極簡的研究成果。
ー Ronan
僅僅0.5公厘的差異,就能營造出嚴肅或滑稽的氛圍。將優雅要素化為實體並非易事,再加上配戴者的表情本身也會有所變化,因此得悉心考量到一個小細節就會改變整體氛圍這點。沒錯,就像電影導演,必須思考外觀看起來如何、給人的印象又會是如何?
ー Erwan
我們彙整成圓框、橢圓框、方框、經典框共四大類型的設計,這些設計皆源自同一概念。諸如臉型和髮型等,有許多要素會影響到人的外表。因此在眼鏡設計上,我們選擇呈現簡潔的整體風格,打造每個顧客都願意嘗試的不同框型。
ー Ronan
至於顏色方面,我們也採用類似的方式來進行探討,並搭配許多人的表情來觀察後才決定。此外,透明感也是和前框形狀同時構思出的要素。
ー Erwan
針對「如同空氣般輕盈」這個特色,我們認為鏡框化為身體的一部分,看上去宛如沒有鏡框的模樣應該會很美。顏色從淺到深,灰色或深藍、可稱為經典眼鏡顏色的棕色,我們都一一加以構思。並非「這種類型就配這種顏色」的單純組合搭配,而是使形狀和配色縝密結合。
ー Ronan
說起來設計流程和煮菜很像呢。就像嚐味道一樣,每次都要反覆試驗。確認並認同正確的平衡後才能製作模型加以評估,藉由不斷反覆進行這個作業,設計才能更加洗練。透過JINS的企劃案,我們的理念是「不同形狀的鏡框能補足配戴者的自然表情」。而之所以會重視如同空氣般的透明感,也是希望能融入臉部表情之中……人的美麗之處,來自人的動作或姿態。當每個人戴上屬於自己的眼鏡形狀、顏色時,「SUGATA」的設計方能完整。
Ronan和Erwan二人跨足多元設計領域,從都市計畫到家具、餐具均有接觸。他們在巴黎的工作室中同時進行多項專案,草圖與模型、紡織樣品等材料樣品散置於四處。他們表示:「無論任何企劃案都要花時間思索現在少了什麼、需要什麼?」。Erwan說:「設計是為了人的需求而生,是一種文化。設計手法有各式各樣的方式,但設計時的重點並非將對象細分,而是得將人的行動本身放在心上」。「其他我認為重要的,應該還是『透明化』吧。含有流通的世界太複雜了。就算只有單一材料,我也想從文化層面深入思考。在與各式各樣的人交談的過程中,也會有許多新發現。從各種地方都能擴展創思」。
而Ronan接著補充:「我們身處的世界不單只有美麗的事物,這是事實。挖掘有興趣的事物,探索更美妙的東西,就是我們透過設計所從事的行動」。「風景、建築物、人在椅子上的坐姿、咖啡廳的氛圍,我總是看著各式各樣的事物,思考關於美的一切。以我特別感興趣的燈光照明為例,燈光明明很重要,但事實上不管是常見周遭環境的燈泡顏色,還是咖啡廳、餐廳的空間,都很少見到出色的燈光照明。正因如此,再瑣碎的資訊我都會收集,試圖設計出更棒的東西」。兄弟倆更表示:「重要的是『協調感』。我們認為這不僅是攸關調和各種要素的研究,也是對調和本身的理解」。
Photo: Studio Bouroullec
Photo: Studio Bouroullec
Photo: Studio Bouroullec
Photo: Studio Bouroullec
Photo: Studio Bouroullec
Photo: Morgane Le Gall
Photo: Studio Bouroullec